中国排球女神张常宁:我与世界杯冠军的那些燃情岁月
“爸爸,我要打排球!”:那条布满荆棘的启蒙之路
记得2009年夏天,15岁的我站在南京体校训练馆门口,看着里面大姐姐们高高跃起扣球的背影,排球砸在地板上的"砰砰"声像擂鼓一样撞进我心里。那天回家我就扯着爸爸的衣角耍赖:"我要转项!我要打排球!" 从沙排转室内哪有那么简单?第一次参加队内对抗赛,我的跳发球直接飞出界外三米,教练的哨声刺得我耳膜生疼。但你们知道最折磨人的是什么吗?是每天训练结束后,我还要单独加练200个发球。体育馆的灯都熄了,就剩我和捡球的陪练,汗水把运动服泡得能拧出水来。铁榔头与雏鹰:郎导骂哭我的那个下午
2015年入选国家队第一天,我就被郎导当众训哭了。当时我扣球线路太死板,她直接把文件夹摔在技术台上:"张常宁!你的球商被狗吃了吗?"整个训练馆鸦雀无声,我的眼泪吧嗒吧嗒砸在地板上。 那天晚上我躲在被窝里看比赛录像到凌晨三点,突然发现郎导骂得真对——我的扣球永远只会往对角线死勒。后来我养成个习惯,每次训练完都追着二传丁霞加练20组战术球,硬是把直线、小斜线、腰线各个角度都喂出了肌肉记忆。里约的涅槃:从替补席到奥运冠军
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对荷兰,第三局18-20落后时郎导突然指着我:"宝宝上!"我抓着毛巾的手都在抖。站上场那一刻,全世界的噪音突然消失了,耳畔只剩下自己"咚咚"的心跳声。 最难忘是那个决胜球,我后三进攻打手出界,整个人重心不稳摔出三米远。躺在地板上看见记分牌变成27-25时,惠若琪扑过来压在我身上,疼得我龇牙咧嘴却笑出了鼻涕泡。颁奖时升起的国旗把整个更衣室都映红了,朱婷捧着我的脸说:"常宁,咱们巴黎还要一起升国旗。"2019大阪之夜:钢铁防线是这样炼成的
世界杯打美国队前夜,我的右脚踝肿得像馒头。队医扎针放淤血时,我咬着毛巾数天花板裂缝转移注意力。第二天缠着三层绷带上场,每个防守翻滚都像刀割,但看到对面攻手气急败坏的表情就知道——我们的"长城防线"奏效了。 夺冠那刻我第一个冲去抱住了郎导,闻到她身上熟悉的红花油味道突然就崩溃大哭。这个带着我们看了三百遍美国队录像的女人,这个在食堂盯着我们喝光每一碗骨汤的女人,此刻像个平凡母亲般拍着我的后背说:"乖,不哭了。"排球教会我的事:那些比金牌更珍贵的礼物
现在偶尔在商业活动上遇到球迷,他们总爱问我夺冠秘诀。其实哪有什么秘诀啊?不过是每天多练一小时发球,是千次鱼跃后地板留下的汗渍地图,是明知会摔得淤青仍义无反顾的救球。 前几天整理奖牌柜,2015年亚锦赛的银牌突然从绒布盒里滚出来。我摩挲着上面那道划痕笑了——这比金牌更让我铭记。正是那次失利后,全队加练到保安来赶人,才换来后来五连冠的辉煌。排球最迷人的从来不是顶点,而是那群傻姑娘互相搀扶着攀登的模样。 今年春节家庭聚会,小侄女嚷嚷着要摸我的世界杯金牌。我蹲下来给她系在脖子上,看她摇摇晃晃学我扣球的姿势。窗外的雪光映着金牌一晃一晃,恍惚又看到二十岁那个在训练馆加练到深夜的自己。如果时光能对话,我想对她说:坚持住姑娘,那道金牌的光芒,会照亮你的人生。
上一篇
【独家直击】我在嗲囡囡世界杯现场:萌力全开的24小时尖叫实录
2025-08-18
下一篇
发布评论